教学管理50强案例: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坚持五个引领,实施五大工程,科学管理结硕果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管理50强案例
党的十九大再次将教育摆在了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更加坚定了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发展信念。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决策部署,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五个引领”、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教学管理实现创新发展、特色发展,为职业教育贡献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山商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管理整体情况
学校以“立德树人 兴商润民”为使命,秉承“尚德蕴能、日精日新”的校训,实施“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理念,坚持依法治校,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形成了教育教学部统筹全校教学管理、二级学院突出自身的主体办学地位、行业企业深度参与校院治理的良好局面,教学管理全面服务学生个性发展和成长成才。
学校坚持走创业型大学发展道路,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构建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紧密对接产业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学校专业结构布局合理;创新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化真实职场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学分制改革,学生个性化培养、全面成长成才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党建引领,发展引领,法治引领,创新引领,标杆引领,实施“五大工程”,筑起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的“高速路”,形成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山商模式”,推动教学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学院成为全国百所示范院校的优秀院校,山东省首批优质高职院校第一名。
二、管理特色创新
总书记指出,基层是党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学校围绕教学中心任务,始终抓住基层党建这个关键,大力实施“保障力工程”。
一是紧盯“一个目标”,强化人才培养。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健全“两大体系”,强化制度保障。完善党建责任落实体系,切实提升管党履职意识;三是培养“三支队伍”,强化力量保障。选优配强书记队伍,育优育壮党员队伍,储足后备骨干队伍。四是抓住“四个关键”,强化阵地保障。抓院部联动,推动提档升级;抓设施完善,打造优良环境;抓严格管理,促进形象提升;抓载体延伸,拓展服务功能。
1.坚持立德树人,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学校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大力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形成了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
2.明确发展理念,确立创业型大学发展新道路
学校处在山东省商业集团这个市场化的环境中,善于开风气之先,改革创新意识强。针对高职院校对市场变化反应慢、适应性不强、科技服务社会能力差等问题,2011年,学校探索并率先确立了创业型大学发展道路,凝练形成“经营、创新、开放、共生”的发展理念,形成了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3.坚定教学中心地位,书写教学管理新篇章
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理念,进一步坚定教学中心地位。依据国家政策与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校章程》等学校重大指导性文件,在制度上明确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每周召开学校教学大例会,现场解决教学管理问题,在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明确了全校一切工作围绕教学展开。以信息化教学管理为手段,建立完整统一、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的教学信息化管理体系,创新了教学管理模式,贡献了山商智慧,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1.创立“大部制”深化二级管理,激发校院办学活力
学校用无界化管理和市场化运作的理念建立起能快速适应外部需求的组织架构和高效的运转机制。实行大部制改革,实现扁平化管理,将19个行政处室合并成7个大部,分管校领导兼任部长,整合二级学院,将12个教学院部调整至6个二级学院,推进校院二级管理,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加快人事权、财务权、资产权等“五权”下放,实现由传统办学职能向人才培养、科技研究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协调发展转变,二级学院由教学单位向办学单位转变,学校资产由无偿配置向有偿使用转变,师资队伍由知识技能传授型向创新创业型转变。组织的变革,基层首创精神和办学活力全面激发。
2.创新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形成校企办学合力
政行企校多方协同,搭建多元协同人才培养平台。依托由学校牵头成立的国家农产品物流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各类行指委及相关合作企业等,组建由知名企业、行业协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科研服务平台等构成的产业产教联盟,建立利益优先机制,建立互派互聘机制,依托项目,教学、科研、生产岗位人员互兼互聘。牵头组建全国智慧商业职业教育集团、全国云计算大数据职业教育集团、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山东省养老产业职教集团,突出企业在职业教育办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推进“跨界共享、合作共生”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3.创建一体化双创教育机制,增强师生创新创业动力
形成了专业创业全面融合、实践教学平台协同共建、师生创新创业激励的一体化双创教育机制。设置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的双创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学校的各项创新创业就业工作,形成了自上而下一体化开展双创工作的格局,推进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双创教育与就业教育融合、双创课程与双创大赛融合、双创教育与双创文化建设融合的“四融合”双创实践,充分调动了全校师生开展双创教育及实践的积极性。
4.建立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管理质量实现持续上升
实施校院二级管理,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管理机构、工作机构,构建学校、学院、系(专业部)三级监控层次。
建立了由目标、标准、执行、评价、反馈、调控、改进等组成的具有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激励功能的“532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现质量标准多样化、监控实施全程化、信息收集网络化、信息反馈双向化、结果处理规范化和质量决策科学化。
“532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推进学分制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化培养和全面成长成才
学校自2016年全面实施学分制改革,是山东省首家实施学分制改革试点的高等职业院校,建立了以“选课”为核心的学分制管理体系,实行弹性学制,尊重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全面发展,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及意愿选择2~6年毕业。制订了《学分制实施细则》等系列学分制改革制度文件,推行“一人多课”和“一课多人”,建立了学分制为特征的教学运行体系,以基本毕业学分作为学生毕业主要标准的学分制运行机制,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2.对接职业岗位需求,动态调整专业,优化专业集群
聚焦现代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高技术服务业快速成长,持续优化专业结构,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对接国际标准,聚力打造专业群发展排头兵。学校打破原有的院部限制,打造了以会计、市场营销、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制冷与空调技术、食品营养与检测等专业为主干的5个优势专业群,使以“以财经商贸类专业为主体、以信息工程技术类专业和人文艺术类专业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专业布局进一步优化。
专业群与产业对接示意图
例1:学校为培养适应冷链物流智能化转型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技术研究中心为平台依托,以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为主干,涵盖物流管理、电气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打造 “1个平台、2个骨干、5个支撑”为架构的智能冷链物流类专业群。
“1个平台、2个骨干、5个支撑”的智能冷链物流专业群
3.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多样化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立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指导意见》,各专业在充分调研分析基础上围绕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结合现代学徒制、学分制等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打造“对接行业需求+学生可持续发展”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专业(群)人才培养规格,优化“平台+模块”专业(群)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学实施方式。
4.全面推行课程改革,激发课堂活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针对课程实际,合理进行教学设计,积极推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灵活运用项目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做中教、教中做、边做边教”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综合运用问题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
例2: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探索实施“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一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方法,不断完善思政课“空间讨论教学模式”,深入探索形势与政策课混合式教学模式。二是挖掘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梳理其中与思政课程相通之处,将思政教育内容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教学内容体系,打造“课程思政”。
“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示意图
5.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双主体育人,共建高水平实训基地
01
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高职教育双主体的作用,创新驱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走向深入。学校探索并饯行“名校名企育优生”战略,与惠普、联想、海尔、阿里巴巴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紧密合作,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构建了1个专业(群)+1个企业冠名学院+N个紧密型校企合作基地的“1+1+N”校企合作模式。与银座、阿里巴巴、冰轮集团、甲骨文公司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合作成立11个企业冠名学院。
02
校企共同开展职教集团办学
创新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充分发挥依靠山东省商业集团办学的优势,面向现代服务业,创新山东省现代服务业职业教育集团管理体制,搭建了集团化办学平台,建立了教育资源共享机制、人才共育和技术咨询服务机制,实现了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有机融合。学校依托职教集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在集团内部校企、校校之间广泛开展合作,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创新集团治理体制,推动健全政府、行业、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校企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03
校企共同推行现代学徒制
学校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是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院校,已获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6个,省级3个,位列全省高职院校首位。通过推行现代学徒制,形成了国家、省、校三级试点模式,建立了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实现学徒双身份、招生招工一体化、实习就业一体化。
例3:学校旅游管理专业与华住酒店管理集团合作,建成以“学校课程+校企课程+企业课程”为主要特征的,以项目教学和专题教学为主要形式的适合学徒制的专业项目课程体系。根据经济型酒店市场调查、筹备建店、开业运营、品牌连锁、资本运作等工作流程,细化各个阶段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将授课内容进行梳理、总结、提炼,最终以项目的形式展开教学。
旅游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各学期课程设置示意图
04
校企共同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
学校按照“内外互补、资源共享”原则,整合校企资源,建设国家现代服务业公共技能实训基地、山东省省级新旧动能转换实训基地为引领的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训基地的示范作用与辐射功能,学校与阿里巴巴、用友等知名企业合作建成财务协同创新中心、商贸服务高技术创新中心、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应用协同创新中心、食品安全检测公共实训中心等具有国际水平的实践与服务平台,为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实习就业搭建平台,充分满足科研、社会服务等多方需要。最大限度发挥实训基地示范作用与辐射功能。
1.理论实践相结合,形成一批物化成果,树立教学成果品牌
学校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在产教深度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习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大批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9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项(重点课题11项)。获得立项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教学资源库,牵头制定6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
2.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双提升,各级竞赛表现优,树立大赛成果品牌
近5年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6项、二等奖18项。2016年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高职唯一),并被评为“最佳带动就业奖”。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
3.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有保障,毕业生满意度高,树立学生培养品牌
学校与近千家知名企业共建实习就业基地,并且大部分都是全国500强企业或行业100强企业,每年来学校招聘的岗位数与毕业生数比例均超过了4:1,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连续多年位列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学校获评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等荣誉称号。
三、管理工作成效
2008年以来各类技能大赛共计获奖1100多项,其中2013-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 26项,二等奖18项,金牌总数位居全国前列;2016年获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全国高职唯一),并被评为“最佳带动就业奖”。2017年获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2项。
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高度认可,在校生、毕业生对学校教学及管理的满意度达99%以上;坚实的复合知识结构、较强的学习创新能力,提升了毕业生的竞争力和发展力,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就业率达到96%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70%以上;学生综合发展能力强;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高。
学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构建了“四位一体”的创业教育模式(即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职业技能+就业指导+创业文化”一体化),已累计开设《企业设立》、《商业文化与素养》等40余门创新创业类选修课,新生均开设《创新创业基础》公共必修课。建成“一圈六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即创业生态圈和创意设计孵化区、商业服务孵化区、综合孵化区、电子商务孵化区、科技创新孵化区、创业街孵化区等六区)。获评山东省“首批创业教育示范院校”、“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
学校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理论,在产教深度融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习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9项,山东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3项(重点课题11项);获得立项3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个省级教学资源库,牵头制定6个国家级专业教学标准;建有6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是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的优秀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国家产教融合发展工程规划项目学校,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实习管理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高等职业院校服务贡献50强”、“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2018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50强”等称号。学校是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德育示范高校、山东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践基地,以第一名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并认定为国家级优质高职院校。